第233章 双田村借粮
影子狸花猫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33章 双田村借粮,60年代:我有一个商店,影子狸花猫,肉文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双田村借粮
与周家庄、上水村不同,此时的双田村气氛非常沉重。</p>
村里粮食收获不好,交了公粮后,就几乎没有太多的余粮了。</p></p>
以前发生这种事,一般就是劝大家出去找活路的。</p></p>
有亲戚的投奔亲戚,没有的就是逃饥荒。</p></p>
历史上,逃饥荒还少吗?</p></p>
就连中原腹地的河南,历史上也经常出现逃饥荒潮。而且河南人逃饥荒的方向,很多人不理解,为何不逃向更富裕的江南,而是逃去关中地区。</p></p>
其实,也还是有原因的。</p></p>
关中和河南相邻,地理位置近。</p></p>
当时的人们逃荒基本上靠两条腿走路,有条件的无非赶个驴车,所以逃荒肯定是要选择临近去避难,要不然体力不支加上粮草不足,在半路上就坚持不下去了。</p></p>
另外一点就是河南有通往关中的火车,有些人就可以挤上火车,减少体力的耗损。</p></p>
再加上关中地区土壤肥沃,产出的粮食足够外来人吃,有一定的接纳灾民能力。</p></p>
至于向南去江浙,那就更难了,江浙人口密度更大,土地更少,且以工商业为重,难民干不了手工业的活,干了也养不活家人。</p></p>
如果是黄河泛滥带来的逃饥荒,就更不能往下游跑了,只有往上游走,才会远离洪水。只要到了关中,一路就可以去到川渝,那边战争相对也比较少。</p></p>
因此,人家河南人不傻,怎么逃都是有道理、有讲究的。</p></p>
“村长,怎么办?粮食不多了。”双田村的大队长梁向前问道。</p></p>
这时候,国内粮食亩产是很低,好多都是三四百斤,超过四百斤的都算非常好的丰收。</p></p>
稻谷的亩产会高一些,能达到五六百斤。所以,能种稻谷的,一般都会选择种稻谷。当然,现在农民也没有选择权,种什么都是要听指挥的。</p></p>
“发动一下力量,去借粮吧!现在各个村都刚收粮不久,应该都比较宽裕。”旁边的人说道。</p></p>
只能趁这个时候去借粮,才有可能借到。</p></p>
等人家吃得差不多了,你再去,能借到才怪。</p></p>
梁村长摇头:“估计很难,好多地方的收成都不好,恐怕余粮也不多。当然,虽然希望渺茫,但还是要去问问。</p></p>
这样吧!我们分头去看看。”</p></p>
他决定广撒网。</p></p>
为了大家能活下去,可怜的尊严已经不重要。</p></p>
梁村长想到了周家庄,虽然周家庄跟他们村有点远,但还是得去试试看。</p></p>
于是,他们开始派人到周围各个村子去跑一趟,能借多少算多少。梁村长则是亲自去周家庄,希望有个好结果。</p></p>
事不宜迟,他们立即出发。</p></p>
刚交公粮,这段时间是各个村子最富裕的时候。</p></p>
天快黑的时候,梁村长带着三个村民,才来到周家庄。</p></p>
“什么人?”</p>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