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9章 江晨集合部队,李云龙观摩!
老三肖肖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89章 江晨集合部队,李云龙观摩!,亮剑:我,李云龙眼中的败家子!,老三肖肖,肉文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面对副总指挥,李云龙显得十分老实,并没有和旅长交流这般嬉皮笑脸。</p>
“目前,我们还没不知道江晨的实际情况,所以,我们将会对江晨的实力进行摸底。”</p>
“这次就把你叫来就是想让你看看一手带出来的兵,现在成什么样了。”</p>
“最后,我们将会对根据江晨的实力进行编制安排。”</p>
“谢谢首长给我一次机会。”</p>
“不过,丑话说在前,不管江晨的部队发展了多少人,是团长还是旅长,又或者是师长,甚至是纵队……你小子可不能急眼……”</p>
目前八路军主力按“师-旅-团”正规编制(如115师、120师、129师)开展作战。</p>
但随着敌后游击战的发展,为适应兵力扩充、区域作战或战略机动需求,常以“纵队”为单位整合部队,便于统一指挥和机动作战。</p>
可以说,纵队的规模不固定,通常下辖2-3个旅(或支队),每个旅下辖若干团,总兵力从数千人到上万人不等。</p>
它可以主力团为基础,编入地方武装或游击队,形成区域性作战集群。</p>
在如用于外线作战时,可能抽调多个旅的精锐力量,组成机动性强的突击部队。</p>
比如,115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(1938年):由115师344旅685团等部组成,开赴山东敌后,下辖多个支队,兵力约5000人,负责开辟抗日根据地。</p>
由此可见,副总指挥已经为江晨的整编提前做好了准备。</p>
哪怕江晨的兵力有好几个旅,纵队也能放得下。</p>
比如,在抗战后期,冀中军区曾将主力团编为纵队,如第1纵队、第2纵队等,用于反“扫荡”或运动战,每纵队下辖2-3个旅。</p>
值得注意的是,纵队与“师”也有区别。</p>
师是固定编制,隶属关系明确(如八路军3个主力师)。</p>
而纵队是临时或区域性编制,任务完成后可能撤销或改编。</p>
至于,支队规模较小(通常下辖团或营),纵队规模更大,更侧重战役级作战指挥。</p>
可以说,纵队的灵活编制适应了敌后抗战中“分散游击、集中歼敌”的战术需求。</p>
便于八路军在复杂地形和敌情下快速集结兵力,开展伏击、破袭或运动战,是抗战时期兵力运用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。</p>
总体而言,八路军的“纵队”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弹性编制,虽非固定序列。</p>
但在整合兵力、适应游击战和运动战需求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。</p>
李云龙笑着:“不会,这哪能……就算到时候江晨的职位比我高,咱也没意见。”</p>
“好,那就说好了!”</p>
……</p>
与此同时。</p>
江晨也接到了副总指挥集合部队的命令。</p>
……</p>
各位老铁,这几天催更票少得可怜啊,麻烦花个几秒钟点一下呗,顺便给本书一个好评,拜托了!</p>
……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