蓝天冰牛奶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12章 陈羽的笃定,朝廷要提前举行恩科?,大明: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,蓝天冰牛奶,肉文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但一想到之前陈羽在他的面前所展现出来的假设推测能力,他又感觉很有可能。

朱棣当即在书房内找到了两把椅子,搬过来自己与陈羽一人一个。

恩科是否举行?

说实话这个问题也是最近一个比较困扰朱棣的难题。

既然自己犹豫不决,倒是可以听一下陈兄弟方面的分析。

说不定听了之后,自己就可以不用纠结了。

“陈兄弟,朝廷都没有颁布的告示你能推测出来,还如此笃定的样子,能不能给我说说看?”

“现在外面一点有关恩科的苗头都没有,而我家老大……他平日里虽是经商,可也有一颗想要科举的心。”

“如果此事靠谱,我就回家让其读书,早做准备。”

古代的恩科,相当于后世的高考。

当然困难与残酷程度,却甩高考一大截。

但本质上,却依旧是寒门子弟鲤鱼跃龙门的机会。

陈羽脑海中浮现出朱哥那一副胖胖的、憨憨的模样,但给他的感觉却是一个比较斯文经常读书的君子风。

要是他记得不错,错过这次恩科,再想参加可不是像高考一样等一年,而是需等三年。

三年!

人生又能有几个三年!

陈羽叹息一声,他对朱哥的印象还挺不错,多说两句吧。

他坐了下来,淡淡的说道:

“其实很简单,首先明确一点,恩科的目的是什么?”

“为朝廷选举人才!”朱棣说的很是肯定,他对科举还是有些研究的。

陈羽顿了顿,点了点头说道:“说得对,但不全对。”

“首先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科举制度对于皇权与国家的影响,它是华夏历史上,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项国策,也是皇帝选拔人才最为有力的途径!”

“它取缔了魏晋时代的“九品中正制”,不再以士族门第为选才依据,打破了桎梏中国数百年的“上品无寒门、下品无士族”现象。

布衣学子十年寒窗,也可高居庙堂,科举呈现出的生气勃勃,使得天下英才尽被收与朝廷的局面!”

朱棣皱眉,没有理解陈羽口中的对但是不全对是何意思。

九品中正制选拔的人才注定有限,而科举则是通过天下间选拔英才,这样一来,哪一个更好,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。

那些有关想要他提前开启恩科的奏疏,多半也是打着朝廷人手不足的口号。

只不过建文二年开启过一场科举,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进行,下一场科举是在下一年。

当然,若皇帝开启恩科,那是可以提前进行。

但恩科是建立在朝廷发生了特殊情况的前提下,才会颁布。

朱棣犹豫的点就在不想承认朝廷在自己的治理下,出现了特殊情况。

陈羽继续说道:“大明不久前经历过一场靖难。按理说这么大的动乱,天下局势怎么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安定下来。”

“可是在永乐帝强有力的手腕下,国内目前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,哪怕边疆都非常安稳。”

朱棣听了这话,嘴角微扬,有种被肯定的感觉。

而且对象还是陈兄弟,分量可不轻。

想想也是,当初国内刚经历大乱,到处都是烂摊子。

可自己登基后,不过短短几个月,就把局面稳住了。

现在城里城外又热闹起来,商铺照常开门,百姓们也能安心过日子了。

哪怕是边疆的那些鞑靼蛮子,在万国宴的时候也只能沦为乞求的份。

可若是此时坐在龙椅上的是建文,那还真不一定能做到自己的这种地步。

陈羽微微颔首继续说道:

“大乱之后确实可以通过手腕强行使权力交接平稳度过,但权力交接完成之后,也就是从打天下变成了治天下,那么文官也就是读书人就变得尤为重要。”

“虽说目前国内风平浪静,但暗中却藏匿着庞大的危机,也就是极度缺乏人才!”

“这庞大的人才缺口,无论针对将来国家各个地方的运转,还是针对暗中的危机,都显得尤为重要!”

“也就是说大明如今,已经到了不得不恩科的地步!

“庞大的人才缺口?不得不恩科?”朱棣挑了挑眉,嘴中喃喃的重复着。

朝廷如今各方面的运行没什么问题啊,六部各司运转平顺,各地税赋奏报条理清晰,为何会出现庞大的缺口?

可是他感觉陈兄弟口中说出的语气,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……

陈羽见老朱这个反应,也在他的预料之中,毕竟也不是谁都可以像他一样,透过现象看到更加内在的问题,他微微点了点头,说道:

“不错,就是庞大的人才缺口!”

“老朱,不要看现在朝廷各方面的运转都没有什么问题,似乎开办恩科吸纳人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,但若仔细观察的话,你就会发现大问题!”

“建文四年那个夏天,随着马蹄声碎,喇叭声咽,发动“靖难之役”的燕王在大军的护卫下,骑着高头骏马意气风发,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南京。”

“但面对靖难成功登基的燕王,原先的官员将何去何从?也就是建文时期的满朝文武,他们何去何从你可知晓?”

朱棣听到这里,脸色有些不自然。

但他很快就调整过来,装作不太清楚的模样,摇了摇头说道:

“这方面……我不太清楚……”

陈羽摆了摆手,“老朱,你不清楚我清楚,这些官员的下场,我将其分成了四类!”

“第一类:逃亡。燕兵入城之际,当天就有四十多名高官乔装逃出南京城。前前后后共逃去四百六十多名官员,如翰林学士高逊志,监察御史韩郁、李贞,吏部主事顾硕,等等。

这部分臣僚逃亡后,大多选择隐居。如开国功臣刘基次子刘璟在南京城破时逃回浙江老家!”

“第二种:自杀殉难。这部分人也不在少数。如监察御史魏冕、前面说到的王艮、大理丞邹瑾是绝食而死。太常寺少卿廖昇,痛哭与家人诀,自缢而死。”

“第三种:抗节不屈。这类官员恪守儒家大义,对通过靖难登基的燕王有违“礼制”很不满,不但不归顺不自杀不合作,反而当面斥责或尽自己所能反抗燕王,甚至行刺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。

这批人遭到永乐帝惨无人道的屠戮,被族诛,直至“瓜蔓抄”而让世人触目惊心,除最惨的方孝孺外,还有被诛五族或株连乡邻的景清、铁弦、卓敬等等。”

朱棣叹息一声,情绪明显有些低落。

他还怕什么将来史书上会记得自己的好,可是当陈羽当着他的面数落了一番曾经的‘战绩’,他心中就感觉有些堵得慌。

最终沉吟了半晌,从口中说出:“这永乐帝着实……有些残暴!”

陈羽摇了摇头,缓缓开口道:

“老朱,这账可不能全算在永乐帝头上!”

“靖难之后天大大局已定,可那些逃亡、自杀殉难、抗节不屈的看着是三拨人,但其中都是骨子里念着建文的一拨人!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高达SEED:夏亚再临

羽兰楼

汉末烽烟之苍龙再起

皓首玄策

从女子监狱走出的修仙者

河图大妖

四合院:赚到的美好人生

一米光芒

绝世萌宝:天才娘亲帅炸了

非我良人

被公司开除?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

国产大熊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