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2章 一纸调令
汪途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502章 一纸调令,钢轨上的五年:三千到存款五十万,汪途,肉文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技术科里一片安静。其他几位同事都低着头,假装忙碌,气氛压抑得有些凝固。
林野看着周伟那张年轻、踌躇满志的脸,又看了看他手中那份凝聚了自己和小组半个月心血的方案。他脸上没有任何波澜,只是平静地点点头:“周科长客气了。方案和所有数据都在这里,需要了解什么,随时问我。”
他没有愤怒地拍桌子,没有据理力争,甚至没有一丝多余的表情。他只是在周伟略显错愕的目光中,将桌上那几本核心的工作笔记,工整地放进自己那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工具包里。然后,他拿起那把校准塞尺,走到墙边挂着的一个标准轨距尺前,认真地、一丝不苟地开始进行今天的例行校准。
冰冷的金属刻度在阳光下反射着微光。办公室里只剩下塞尺轻轻刮过轨距尺边缘发出的、极其细微的摩擦声。这声音,比任何言语都更清晰地丈量着此刻的沉默与现实。林野的背影挺直,如同巨人城编组场里那些沉默而坚固的钢轨。他被顶掉了位置,但无人能顶掉他刻在骨子里的、对毫米级精度的敬畏与执着。
老陈看着这一幕,心里五味杂陈。他知道,林野这小子,心里肯定不好受。这小子,太实诚,太较真,在官场里,这恰恰是致命的弱点。周伟这种人,他怕什么?他怕的是方案失败,是钢轨出事。可林野呢?他不怕别人抢功劳,他怕的是自己精心设计的方案,因为一个外行、一个只懂拍马屁的空降兵的瞎指挥,而前功尽弃,甚至引发安全隐患。
林野的心思,此刻却飘到了很远的地方。他想起了父母。那已经是2029年的事了,他们死在了泰国金三角。一场突如其来的绑架,为了什么,他至今也不清楚。只记得当时自己还在国外出差,等他赶回去,只看到了冰冷的尸体和一堆无法追查的线索。从那天起,他就成了孤家寡人,没有家,没有亲人,只有铁路,只有钢轨,成了他唯一的依靠和寄托。他习惯了孤独,习惯了在冰冷的钢铁世界里寻找秩序和安全感。所以,现在被调离这个他刚刚投入热情和心血的岗位,去一个更加偏远、更加艰苦的地方,他并没有感到多么的失落。阿拉善工区,喀尔泽车间,线路工。这些名字,对他来说,只是一个新的起点。那里条件艰苦,工作繁重,可能连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,更别提他现在这个技术科副科长”的虚名。他可能要重新从最基础的线路工做起,扛着沉重的钢轨,在风沙中弯腰作业。
但这又如何呢?他是个孤家寡人,没有家庭需要照顾,没有太多的人生目标,除了确保那些钢铁长龙的安全运行。他可以忍受孤独,可以忍受艰苦,只要能让他继续和钢轨打交道,继续守护那毫米级的精度。
他的父母死在了东南亚,他从小就失去了根。所以,哪里需要他,哪里就是他的根。无论是日内瓦的全球峰会,还是巨人城的枢纽段,亦或是现在即将奔赴的阿拉善戈壁,他都可以像一颗随遇而安的种子,在哪里落下,就在哪里生根发芽,默默守护着脚下的这片土地,守护着那些承载着无数人梦想与希望的钢铁轨道。
车窗外,夕阳正在落下,将最后一点温暖的金色洒在无垠的戈壁上。而前方,是更加广阔、也更加未知的旅程。林野的心里,没有恐惧,只有一种淡淡的、属于孤身远行者的平静和坚定。他将被顶掉了位置,但他知道,自己守护的东西,从未改变。那些冰冷的钢轨,那些精确到毫米的安全刻度,以及,那份深藏在心底的、对这个世界最朴素的承诺。
调令很快生效。林野交接了手头所有的工作,包括那个他亲手设计的“精准打磨”方案,以及所有相关的数据、模型和现场记录,都一五一十地交给了周伟。他甚至主动提出,愿意在“天窗点”前,再给周伟做一次详细的讲解和培训。
周伟有些意外,但还是笑着接受了。他需要林野,至少在初期,需要林野的技术支撑。
交接完毕,林野没有多言,背上那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工具包,转身离开了技术科。老陈站在门口,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,叹了口气。他知道,林野这小子,是被发配到阿拉善去了。那地方,苦啊。
林野没有回头。他径直走向了车站。那里,有一辆前往阿拉善的慢车。他要去的地方,是阿拉善工区,喀尔泽车间,一个连手机信号都时常没有的偏远线路工区。他将从一个技术骨干,变成一个最基层的线路工。但他的眼神,却异常平静。因为他知道,无论身处何地,只要还有钢轨,还有火车在奔跑,他的价值就不会被磨灭。他的父母已经不在,但他还有他的工作,还有他守护的铁路。这,就是他活下去的理由。
火车缓缓启动,载着林野,驶向那片荒凉而广袤的戈壁滩。前方的路,注定充满艰辛,但林野的心,却异常安宁。因为他知道,自己将再次出发,去寻找新的根,去守护新的轨道。这无声的角力,才刚刚开始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