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7章 淬火锋芒——保安队突发事件演练实录
汪途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597章 淬火锋芒——保安队突发事件演练实录,钢轨上的五年:三千到存款五十万,汪途,肉文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扎格罗斯山脉的寒风,如一只狂怒的巨兽,裹挟着细密的雪粒,持续抽打着临时营地的板房外墙,发出沉闷而凄厉的呜咽。窗外,是永恒冻土延伸出的苍白世界,一片危机四伏的广袤荒原,冰冷而沉默。窗内,监控中心的巨大屏幕上,代表安全区的稳定绿光如同一片宁静的湖泊,然而,在那片绿光之外,一个被标记为“观察中”的冻胀区域轮廓,如同一个不安的暗礁,无声地提醒着这片土地深处潜藏的危机。
林野站在屏幕前,目光如鹰隼般锐利,紧锁着那片“观察中”的区域。冻土工程的巨大挑战与“玛瑙湖”带来的震撼性突破,非但没有让他松懈,反而更加强化了他对营地基础安全的警惕。在这极端、孤立的环境中,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演变成吞噬一切的灾难。他深知,保障生命线畅通、守护人员生命安全,才是支撑一切工程奇迹的基石。因此,提升保安队的实战应对能力,已刻不容缓,如同在风暴来临前加固船帆。
“准备开始吧。”林野猛地转头,对身后整装待发的保安队长陈刚沉声道。他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磐石般的决断力,震慑着每一个字眼。“记住,演练即实战。每一次模拟,都是为真实来临的那一刻,争取一秒生机。”
安保中心的警报声骤然撕裂了营地的平静。不再是单调的蜂鸣,而是模拟火警特有的、令人心悸的急促尖啸,刺耳地回荡在风雪中。
“报告!b区3号生活板房因电器短路引发‘火灾’!火势蔓延迅速,浓烟弥漫,有人员‘被困’!”对讲机里传来扮演火情观察员的保安急促而带喘息的声音,仿佛身临其境。
演练,正式开始!
林野并非只是下达指令的指挥官,而是第一时间冲入了模拟火场区域——一处被精心布置、足以乱真的废弃板房。空气中,无害的橙色烟雾发生器释放出浓密的“烟雾”,瞬间吞噬了视线,刺鼻的燃烧气味(由专用试剂模拟)扑面而来,能见度骤降至不足两米。温度虽未达到真实火焰的高度,但布置在关键位置的加热器散发出阵阵逼真的热浪,烘烤着每个人的神经,让人汗湿后背。
“各小组按预案行动!”林野的声音穿透浓烟,异常清晰,如同定音鼓般稳定着人心。他亲自示范,动作快如闪电:
报警确认与信息传递: “监控中心!确认b3火情!启动一级响应!通知医疗组待命!联系后勤保障组准备应急供电和备用板房!” 指令精准如刀,信息要素完整无缺。
初期灭火: 他冲向最近的模拟火点——一个燃烧桶内被点燃的可燃物。抄起干粉灭火器,一气呵成完成“提、拔、握、压”的操作口诀,动作行云流水。“瞄准火焰根部!保持安全距离!扇形扫射!” 白色的干粉瞬间如瀑布般覆盖火舌,将其无情吞噬。同时,他迅速指向另一处“火点”:“水基灭火器!上!注意防止触电!” 强调不同火源(特别是电器附近)的灭火器选择关键,一丝不苟。
疏散引导: “疏散组!引导人员向c区紧急集合点撤离!注意!用湿毛巾捂住口鼻(现场提供了湿润的布条模拟),低姿前进!照顾好特殊人群!” 几名保安队员立刻化身冷静的引导员,手持强光手电,在浓烟中用清晰、镇定的口令指引着由其他队员扮演的、故意表现出慌乱惊恐的“居民”:“这边!弯腰!跟我走!不要推挤!老人和孩子优先!” 他们尤其关注到扮演行动不便老人的队员,几乎是半搀半抱地将其带离危险区域。疏散路线被提前规划并演练多次,避开了主通道可能的拥堵点,如同一条在迷雾中延伸的安全绳。
警戒与联络: “警戒组!封锁b区入口!防止无关人员进入!引导消防车(由一辆工程皮卡模拟)进入最佳位置!随时报告外围情况!” 保安队员迅速拉起警戒带,如同拉起一道无形的防线,并用对讲机保持与中心及“消防车”的实时联络,信息流从未中断。
整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一名扮演“被困人员”的队员藏匿在板房角落,故意制造困难。负责搜索的队员在烟雾中有些迷失方向。林野通过对讲系统冷静提示:“注意房间结构!留意呼救声!利用热成像仪(道具)辅助搜索!” 最终,这名队员被成功“救出”,由待命的医疗组(同样由保安队员轮换扮演)进行模拟的窒息急救(cpR演练)和转移,整个过程紧张而有序。
灭火环节,一名新队员过于紧张,拔掉保险栓后差点将灭火器喷口对准自己人,幸亏旁边的老队员眼疾手快予以纠正。林野抓住这个机会,待火势“扑灭”后,立即在现场进行了简短却关键的复盘:“细节决定生死!操作流程必须成为肌肉记忆!面对恐慌,专业技能就是你唯一的盔甲!”
火灾演练的硝烟(模拟)尚未完全散去,新的挑战接踵而至。基地的广播系统突然发出低沉、持续的地震警报音效,同时伴随着剧烈的、模拟建筑物摇晃的音响效果(通过大功率低频音响实现),地面虽未真正摇晃,但那逼真的声效和视觉信号(屏幕上模拟的剧烈震动画面)足以令人心头一紧,仿佛置身于地壳的震颤之中。
“地震!全体人员紧急避险!” 林野的声音通过广播和手持扩音器同时响起,如同定海神针,稳住了即将失控的场面。
瞬间,无论是在进行设备检修的工程师,还是在食堂吃饭的后勤人员(均由保安队员和其他部门志愿者扮演),都迅速按照多次演练过的流程行动:
室内避险: 在板房内的人员,就近躲入坚固的桌下、床下,或用随手抓到的硬质文件夹保护头部,蜷缩身体紧贴承重墙内侧墙角。动作迅捷,避开了窗户、玻璃隔断、高处放置物等潜在危险区,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。林野和几名保安队员穿梭在各个模拟避险点,快速检查姿势是否正确:“护住头颈!远离悬挂物!稳住!”
室外避险: 在空旷地带的人员,则迅速跑向指定的开阔安全区域(营地内划定的硬化地面空地),远离建筑物、塔吊、临时堆料等。保安队员在外围警戒,防止人员误入危险区,如同警惕的哨兵。
特殊岗位: 监控中心的值班员(演练中由保安队员担任)在警报响起的第一秒,就迅速钻入特制的、固定在承重柱旁的钢结构防震桌下,同时双手牢牢抓住桌腿,桌面上的关键仪器被磁性固定装置锁死,确保通讯不中断。
令人稍感意外的是,老地质专家侯赛因也参与了这次演练。他没有选择开阔地,而是安静地站在相对安全的区域,深邃的目光扫过每一个角落,仿佛在观察着大地无形的脉动。当众人躲避时,他低声用波斯语念诵着古老的经文,那沉稳的姿态本身,就传递出一种无声的力量与安抚。(作为后续伏笔的关联点:侯赛因的冷静观察,也许会让他无意中注意到演练中某个微小的、与冻土深层活动相关的异常震动反馈信号?)
强震模拟音响持续了约一分钟。“主震结束!保持警惕,可能有余震!” 林野的声音再次响起。紧接着,更严峻的考验来临:
“报告!模拟震中区域(一处搭建的简易坍塌结构)发生局部‘垮塌’,有‘人员’被埋压!通讯部分中断!” 对讲机里传来预设的紧急情况,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。
“搜救组!医疗组!跟我上!” 林野没有丝毫犹豫,抓起旁边的应急救援背包(内含破拆工具、急救包、照明、生命探测仪道具等),带领精锐的保安搜救小队冲向模拟废墟,身影在模拟的昏暗中显得异常决绝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