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途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598章 声波里的邻里天平,钢轨上的五年:三千到存款五十万,汪途,肉文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盛夏的蝉鸣几乎要撕裂梧桐树的阔叶,热浪粘稠地包裹着“梧桐苑”社区,连空气都仿佛凝滞不动,带着一股闷热的味道。然而,困扰9号楼居民的不是这自然的喧嚣,而是另一种穿透墙壁、日夜不息的人工声浪——“家人们,双击屏幕666!”、“谢谢榜一大哥的跑车!”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背景音乐和主播刻意拔高的亢奋嗓音,像一把无形的凿子,一下下敲击着神经。

直播,这把数字时代的双刃剑,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切割着梧桐苑”本应宁静和谐的邻里关系。

林野的办公室案头,一周内堆叠了七份来自9号楼不同住户的投诉信,每一封都写得情真意切,又带着无法掩饰的焦躁和愤怒,矛头直指顶楼的901住户,一个名叫“小雅优选”的带货主播。信中描述得细致入微:高频次直播(常常持续到深夜甚至凌晨)、极具穿透力的互动呐喊(“家人们,双击屏幕666!”几乎成了背景音)、为了营造氛围循环播放的劲爆音乐,严重干扰了楼下801刚生育不久的李女士婴儿的睡眠,隔壁902备考研究生的张同学的学习专注度,以及对门903患有神经衰弱的退休王教授的生活作息。邻里间的火药味隔着楼道都能闻到,原本熟悉的招呼声变得稀少而尴尬。

“林队,这日子没法过了!”李女士抱着啼哭不止的婴儿,眼圈乌黑,声音带着哭腔,推开林野办公室的门,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他的胳膊,“我孩子才三个月,刚哄睡着,楼上‘omG!买它!’一嗓子就吓醒,然后就是那震天响的音乐,整夜整夜地闹!大人孩子都崩溃了,你看我这眼袋,都快掉到下巴了!”婴儿在她怀里扭动着,小脸涨得通红,哭声尖锐刺耳。

“是啊是啊,林队,你得管管!”隔壁902的张同学顶着乱糟糟的头发,烦躁地抓着头皮,冲进来,还没进门就喊,“我背书的关键期啊,那低音炮震得我脑仁疼,根本没法集中精神,效率低了一半!上次模拟考,好几门都差点不及格,全怪这噪音!”他看起来憔悴不堪,黑眼圈比李女士还重。

“小张,你也来了。”林野让两人坐下,倒了杯温水给李女士,“王教授那边怎么样?”

“唉,别提了。”王教授的邻居,一位热心肠的阿姨代表王教授发言,“王教授神经衰弱几十年了,好不容易调养好些,现在感觉心脏都要蹦出来…晚上睡不好,白天没精神,药都多吃好几回了。他本来想和年轻人沟通的,但那孩子直播时嗓门那么大,怕直接说伤和气,一直忍着,结果身体先扛不住了。”

林野没有急于承诺什么,他知道,处理这种邻里纠纷,尤其是涉及到新兴事物和年轻人创业的,更得慎之又慎。他先安抚了三位邻居,承诺会尽快处理,然后带着年轻力壮的保安小赵,携带一个专业的分贝仪,开始了细致入微的实地勘察。

他们选择了不同时段——清晨、午后、傍晚、深夜——在不同的位置——901室门外、楼道拐角、李女士家婴儿房、张同学的书房、王教授家客厅——进行测量。数据显示,在直播高峰期,尤其是晚上七八点到十一点,901室门外的噪音峰值,常常飙到85分贝以上,远超《声环境质量标准》对住宅区的夜间限值(45分贝以下)。甚至在李女士家婴儿房内,也能捕捉到明显高于背景值的清晰人声和节奏鼓点,分贝数也常常在60分贝左右,足以惊扰婴儿。证据确凿,不容辩驳。

第一步:倾听与理解的双向奔赴

林野没有选择直接敲开901的门,像审犯人一样去兴师问罪。他深知,这样只会激化矛盾。他先通过微信联系了小雅,预约了一个沟通的时间。小雅很快回复了,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。

约定的时间,林野和小赵准时来到901室门口。开门的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,穿着简单的家居服,脸上还带着未褪尽的青涩,眼神却闪烁着一种与年龄不太相符的坚韧和焦虑。她应该就是小雅。

“林队?您来了。”小雅有些局促地让开身子,请他们进去。

客厅不大,但被打理得还算整洁。一面墙被改造成了简易的直播间,挂着一块不太专业的背景布,旁边堆着几箱待发货的包裹,还有各种直播用的设备。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水味和化妆品的味道。

面对林野出示的分贝数据和邻居们的投诉信,小雅起初还带着点委屈地辩解:“林队,我在自己家工作,已经很注意了!我每天直播那么久,嗓子都快喊哑了,没唱歌跳舞扰民吧?直播就是嗓门要大点,气氛要嗨一点,不然谁看啊?流量不好,我的货怎么卖?房租生活费都指着这个呢…我容易吗?” 她说着说着,眼圈就红了,创业的压力和邻里的指责像两座大山压在她身上,让她透不过气。

林野没有打断她,只是耐心地听着。他看着眼前这个女孩,想象着她在镜头前如何声嘶力竭地叫卖,如何用尽各种方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,又如何在结束后默默收拾残局,处理订单,回复私信。他知道,直播带货虽然看起来光鲜,但背后的辛苦和压力,只有从业者自己知道。

等小雅的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,林野才温和而坚定地开口:“小雅,你的努力和创业不易,我理解。靠自己打拼,值得尊重。你看,楼上楼下,左邻右舍,大家住在一个楼里,抬头不见低头见的。你看,”他指着分贝数据和投诉记录,“楼下的李姐孩子才几个月,整夜睡不好,大人孩子都崩溃,你看她那黑眼圈,都快掉到下巴了;考研的张同学,可能因为休息不好影响一生前程,他那个年纪,正是需要静心学习的时候;王教授身体不好,更需要安静的环境调养。他们的难处,也是实实在在的。和谐,是相互的体谅。”

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《民法典》关于相邻权和生活安宁权的条文复印件,递给小雅。“在自家行使权利,不能损害他人合法权益。噪音扰民,既是道德问题,也是法律问题。我查过了,根据规定,这个分贝数,确实已经构成扰民了。”

小雅看着数据和条文,听着林野具体描述邻居们的困境,脸上的倔强渐渐被触动和不安取代。她没想过自己为了生计的打拼,会成为他人的痛苦源头。她低头看了看自己脚上那双磨脚的高跟鞋,又看了看满屋子待处理的包裹,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。

“林队,我…我该怎么办?”她声音低沉,带着哭腔。

林野看着她,知道此刻她需要的不是指责,而是帮助和引导。“别急,小雅。办法总比困难多。我们一起来想办法。”

第二步:搭建沟通的桥梁

林野深知,单方面沟通不足以化解僵局,邻里之间的疙瘩,需要大家坐下来,面对面地谈。他精心组织了一场小型的、非正式的“邻里恳谈会”。地点选在社区温馨的图书角,那里有舒适的沙发,柔和的灯光,还有淡淡的书香,能营造出一种相对放松、容易交流的氛围。参与者:小雅本人、抱着婴儿的李女士(她丈夫也请假陪护)、张同学、王教授(由他的女儿陪同,因为王教授身体实在不好,不便出门)、以及林野和一位社区调解经验丰富的志愿者阿姨。

林野提前和所有人沟通好了,强调这不是一场审判会,而是邻里之间的一次友好交流,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,让小雅能继续她的工作,也能让其他邻居们享有应有的宁静。他的开场白很温和:“各位,我们今天坐在这里,不是为了指责谁,而是为了找到一条路,让小雅能继续她的工作,也能让我们的邻居们享有应有的宁静。我们的目标是‘梧桐苑’的和谐。”

他请志愿者阿姨先引导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,消除一些陌生感。然后,他引导每个人表达自己的诉求和困扰,但要求大家聚焦事实和感受,避免人身攻击和情绪化的指责。

李女士第一个发言,她抱着婴儿,声音带着哭腔,哽咽着诉说婴儿的日夜颠倒,自己如何身心俱疲,丈夫如何焦头烂额,家里如何弥漫着压抑的气氛。她丈夫在一旁补充,说他们尝试过各种方法哄睡,但楼上那声音总能在关键时刻出现,功亏一篑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盗墓黑瓶都是我爸亲自下场磕CP

菀菀绾青丝

离婚第三年,渣男说他后悔了

芸茉

再近点,就失控了

雪泥

穿书七零,恶毒女配被绝嗣大佬宠上天

会谈恋爱的猪猪

穿越南宋:我靠抽奖打造现代军队

旺旺教主

怕怕勿入

爱吃白灼西生菜的吕子